随着护肤意识升级和产品创新加速,中国面膜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期。艺恩数据显示,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50亿元,其中贴片式面膜占比72.8%,涂抹式面膜以27.2%的份额展现高增长潜力。本文从市场规模、消费需求、产品创新及品牌竞争四大维度,深度解析面膜行业的黄金发展逻辑。
一、市场规模: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,本土品牌与国际巨头分庭抗礼
中国面膜市场历经三个阶段演变:2003年美即首创单片销售模式开启品类教育,2013年微商渠道推动野蛮生长,至2024年进入黄金发展期。这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是:本土品牌依托成分创新和精准营销崛起,国际品牌则凭借技术积淀巩固高端市场。
从数据看,2025年75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,贴片式面膜仍占主导地位,其即时护理特性契合快节奏生活需求。例如,医用敷料类贴片面膜在晒后急救场景中互动量同比增长35%,绽妍、敷尔佳等械字号产品成为敏感肌首选。而涂抹式面膜凭借“仪式感+长效养护”差异化卖点,在社媒平台的内容渗透率提升至42%,其中以百雀羚胶原水光膜为代表的抗衰新品,通过4D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实现“去黄提亮+抗皱紧致”复合功效,单条种草内容互动量突破20万。
渠道层面,小红书和抖音构成核心营销阵地。数据显示,2024-2025年面膜类商业内容中,小红书占比58%,主打“日常变美”场景;抖音则以剧情植入见长,如七颗猩猩的短剧植入德美乐嘉面膜,单条视频获148万互动。值得注意的是,大促节点对消费拉动显著,平价补水类内容在618/双11期间曝光量增长200%,印证了“高复购+低决策门槛”的品类特性。
二、消费需求:从基础补水到精准修护,敏感肌与功效党成核心驱动力
当代消费者选购面膜的三大决策要素为功效(21.1%)、成分(19.5%)和肤感(16.2%)。细分人群呈现鲜明特征:学生党追求性价比,熬夜党聚焦急救提亮,敏感肌则青睐械字号修护产品。
成分创新成为品牌突围关键。重组胶原蛋白、红没药醇等成分凭借“基底修护”概念快速出圈,相关内容互动量同比增长90%。例如,可复美冻干面膜以“自带纯净水激活”设计解决敏肌安全需求,登上抖音热销榜TOP3;蒂佳婷大白盒面膜则通过“银耳汤式渗透技术”强化补水卖点,复购率达行业均值2倍。
使用场景亦呈现多元化趋势。除日常补水(占比65%)外,医美术后护理、过敏急救等场景增长迅猛。艺恩调研显示,2025年Q1“脂皮专用面膜”搜索量同比激增180%,而胶原蛋白灌注、酶焕肤等轻医美概念产品,在25-35岁女性中渗透率提升至34%。痛点方面,消费者对“假滑拔干”(投诉占比28%)和“膜布不服帖”(19%)等问题敏感,倒逼品牌优化配方工艺。
三、品牌竞争:植萃定位破圈,谷雨如何以“奶皮面膜”实现连带增长?
在“更适合中国人肤质”的植萃护肤浪潮中,谷雨凭借奶皮面膜实现声量跃升。其成功逻辑可总结为三点:产品矩阵精准覆盖细分需求、达人种草突破美妆垂直圈层、连带销售强化用户体验。
产品端,谷雨构建五款面膜组成的矩阵,分别针对油痘肌(冰绷带面膜)、干敏皮(雪绒奶皮面膜)等不同肤质。其中明星单品奶皮面膜主打“光甘草定+维C衍生物”提亮组合,通过“牛奶膜布”差异化设计,在2025年大促期间销售额破亿。
营销策略上,品牌采用“红书种草原点+抖音剧情引爆”双平台打法。红书侧重生活化场景渗透,如“已婚且当妈了”达人通过日常VLOG植入,实现2.1万互动;抖音则依托头部剧情号放大声量,胡阿坤的短剧植入内容获11.3万互动,带动搜索量单周增长70%。更关键的是,谷雨通过“面膜+水乳”百搭套餐提升客单价,如搭配美白奶罐的套装复购率提升至38%,印证了“场景化解决方案”的有效性。
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中国面膜市场的深度分析。在功效升级与渠道变革的双重驱动下,行业已从基础护肤迈向精准修护时代。未来,具备成分创新力、场景洞察力及全域运营能力的品牌,将在750亿赛道中占据更有利位置。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