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1年杀害方志敏的凶手被抓,王耀武感叹:这是蒋介石失败的原因

1935年,方志敏的牺牲让整个党组织都深感痛惜,党内发布了大量的纪念文章,毛主席曾赞扬他是“以身殉志,不亦伟乎”的伟大人民英雄。至今,方志敏烈士的纪念活动依然广泛举行,每年忌日,人民通过各种方式缅怀这位为国家献身的英雄。他之所以能被铭记,是因为他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,永载史册。

方志敏,1899年出生于江西戈阳县,家境优渥。年仅七岁,他便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了私塾。天资聪颖的方志敏很快成为了私塾中的佼佼者,备受老师的喜爱。闲暇时,老师时常向他传授新思想,尽管这些知识当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流行,但方志敏对这些新兴的思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老师建议他前往新式学校深造。

1916年,方志敏顺利考入戈阳县高等小学,初次接触到新思想的他积极参与新思想活动,并与同学们共同成立了“九区青年社”,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传播新思想。1921年,方志敏因反对封建教育而被校方开除,但他并未因此感到灰心丧气,反而对这类学校的束缚心生庆幸。意识到中国面临的困境,方志敏决定投身革命事业,成为一名为国家奋勇拼搏的革命者。

此后,方志敏加入了“改造社”,并为《新江西》撰写了大量揭露社会黑暗、呼吁改革的文章。与此同时,他也积极投身到九江南伟烈大学的学习中,这所学校思想开明,帮助方志敏进一步接触到先进的进步思想。1922年7月,方志敏赴上海大学旁听,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。他深深感受到这是自己一直追寻的理论,坚定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。

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入心,方志敏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,志愿为理想而努力。回到江西后,方志敏创办了“文化书社”,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,并与志同道合者一同组织农民和工人运动,争取群众的支持,助力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。1924年,方志敏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领导了江西的党组织建设,并取得了显著成绩。

方志敏的革命活动不仅局限于江西,他还亲自参与了农民起义,创建了赣东北苏区,并在红军中担任红十军政委,深耕各地革命工作,倾力推动全国根据地的建设。1934年,他在中共中央六届五中全会后被选为中央委员,未来似乎注定光辉灿烂。然而,命运并不眷顾他,1935年,方志敏英勇牺牲,未能见证新中国的诞生。

方志敏的壮烈牺牲

方志敏烈士的牺牲不仅令党内哀痛,还引发了人们对国民党残忍行为的愤怒。1934年,党遭受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,红军力量锐减,蒋介石指挥的五十万大军准备进攻。尽管毛泽东提出过转移建议,但李德坚持与敌正面抗衡,最终导致了惨败。为了避免彻底灭亡,中央决定将第七军团派出诱敌深入,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。然而,第七军团仅有6000余人,对抗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显然是杯水车薪。

在此危急时刻,方志敏被指派前往与第七军团会合,组成红十军,引开国民党的追击。很快,国民党得知了红军的计划,派出十万精兵进行围剿。方志敏的部队人数不足,无法抵抗国民党的大规模进攻,在敌军逼近时,他决定指挥部队向北突围,寻找机会。

然而,尽管他们奋力突围,方志敏依旧未能逃脱敌人的追捕。最终,他与刘西畴的大部队被包围,面对国民党几倍于己的兵力,正面作战几乎无望。于是,双方决定以游击战术抗争国民党,但敌人依然通过封锁山道,断水断粮,企图逼迫红军投降。经过一个月的围困,红军体力消耗殆尽,局势愈发严峻。

最终,方志敏被国民党俘获,押入监狱。在长达半年的囚禁中,国民党试图用金钱和酷刑逼迫他泄露党内机密,但无论如何折磨,方志敏始终未曾屈服。直至蒋介石决定亲自下令处决方志敏,革命的烈士英勇牺牲,虽令人心碎,但他的英勇牺牲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事件揭露与真凶的浮出水面

方志敏烈士的死因,在长时间内未能得到彻底调查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中央才决定对这些历史真相进行追溯。1951年,中央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,指控王耀武为方志敏的凶手。尽管王耀武曾是国民党高层人物,并曾参与围剿红军,但他坚决否认自己杀害了方志敏。

为了查明真相,中央派出专门人员前往监狱调查王耀武,然而他始终否认自己是凶手。经过细致调查,中央得出结论,真凶并非王耀武。随着调查的深入,最终查明,方志敏的真正杀手是曾中俊——一位曾为蒋介石效力的高官,战后他潜伏在湘西,以“道士”的身份掩盖自己过去的身份。

曾中俊的落网揭开了方志敏之死的谜团,也为王耀武冤屈平反。在得知这一消息后,王耀武心情激动,感激共产党始终没有放弃他,最终让历史真相浮出水面。在回顾自己曾经的痛苦经历时,王耀武深刻体会到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巨大差异——国民党因一句话便可置人于死地,而共产党则尽力将误入歧途的人挽回,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22 九州天命装备站 - 装备获取&角色养成活动 All Rights Reserved.